中医保举:针灸治功血结果佳
针灸医治“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
对病焦炙,出血量大年夜,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纳“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年夜椎、曲池、太冲、血海、大年夜敦等穴。大年夜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年夜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敏捷按压于穴位上并顿时分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脾肾两虚而至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竭,色淡红而清,伴随神疲气短,面色惨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取“缓则治其本”的调度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暖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结果最好。
针灸医治“功血”,是经由过程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度达到医治感化的。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医治崩漏的常常利用经验效穴。
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度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
大年夜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年夜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
血海调度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
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
肾俞为肾脏精气会聚的地方,关元为元气之地点,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度冲任。
神阙穴艾条暖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度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重视卧床歇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查、八宝粥之类。对绝经期妇女应做响应妇科查抄以解除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