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喧嚣一时的“牛奶有害论”已趋平息之后,“豆浆致癌论”又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我国,由于种族的差异,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不能耐受牛奶而选择了豆浆。因此,豆浆该喝不该喝,更是关乎大众营养健康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为此,本刊特约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主任、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秘书长、妇幼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大豆异黄酮研究十几年,并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达能营养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的蔡美琴教授和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史奎雄教授撰写此文。文章从全新视角和更高层面,以循证医学的科学理念,客观辩证地阐述了豆浆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大豆及其制品在饮食营养中的价值,相信能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与来自动物或化学合成的雌激素作用不同
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波动,常导致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称为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20世纪70年代以来,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已取得良好效果。但因长期使用雌激素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此现已谨慎应用。近十年来的研究发现,大豆及其制品中含有大豆异黄酮,其中主要包括大豆苷原和金雀异黄酮。金雀异黄酮的结构与雌激素相似,能与乳腺细胞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而发挥雌激素的作用,故被称为植物雌激素。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植物雌激素虽具有雌激素的作用,但其促乳腺增生的作用却仅为雌激素的千分之一。它不仅可改善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还有良好的防癌作用。因此,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广泛用于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除乳腺癌之外,大豆异黄酮对胃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和卵巢癌也有降低危险度的作用。因此,那种一听是植物雌激素,就认为会与雌激素一样能增加患乳腺癌危险的观点,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综观国内外研究资料,迄今尚未发现有关多食大豆及其制品能增加乳腺癌危险性的报道。因为误解了植物雌激素的作用而不敢喝豆浆,不敢吃豆制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乳腺癌高发的真正原因可能是脂肪摄入过多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确实呈明显上升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致使乳腺癌高发呢?通过对膳食因素分析发现,脂肪摄入过多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脂肪摄入量与乳腺癌发病率成正相关。而且植物油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危险度成正相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