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治疗的历史首推1894年Hals论d为减少局部复发而开展的根治术。在长达近年的时间里,乳腺癌根治术几乎是临床上治疗乳腺癌的常规方法,直到zo世纪70年代,研究者通过随机研究证实,较小的手术对早期患者的疗效和根治术同样好。另一重要事件则是1896年肋tson报道,应用卵巢切除治疗晚期乳腺癌取得成功rb此开创了乳腺癌内科治疗的先河。
世纪70年代,有研究者通过随机研究证明,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可以提高有淋巴结转移思者的治愈牟;后来进一步的研究结论认为,辅助治疗对部分早期淋巴结阴性患者也有益;术前化疗可以提高局部晚期患者的治愈率,医学界并就此达成共识。
近年来的主要进展包括对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使治疗更为个体化。局部较晚期患者的术前治疗、几种新抗肿瘤药物和芳香化酶抑制剂使晚期患者的疗效提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内外学者们倾注大量心血致力于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但总死亡率始终未见明显下降趋势,至今乳腺癌预后仍主要取决于病期的早晚。近10年来,西方大部分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以美国为例由27.5/lo万,下降到25.5/10万。
美国1999年乳腺癌研究中心在In徒rn沈上发布了早期乳腺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串。o期100%,期98%,n a期8洲,D b期76%。10年生存串为:o期100%,I期80%,H期62%。我国目前乳腺癌治疗后10年生存率为:o期100%,期80%一90%,B期60%一70%,m期30%一%,IV期<lo%。近年来乳腺疡死亡串下降的原g4>常复杂,其可能因素包括对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干预、x线普查的推广以及乳腺癌治疗的进步等。
中国的患病率不如西方高,但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从30岁开始出现,40一49岁时出现高蜂,比西方女性一班要早lo—15年。而且我国女性患者由于不重视日常的检查,所以就诊时一般病情已为晚期,预后差,死亡率也较高。
目前5L为降低乳腺跟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决定因素在于对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干预及x线普查推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防治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