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康网
盆腔炎
快速搜索

盆腔瘀血症的阐述

2015年04月28日

本网网2008-02-10我要评论

概述

盆腔瘀血症是由于慢性盆腔静脉瘀血所致,常合并外阴、子宫颈及下肢等部位静脉曲张,本症临床特点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常需盆腔静脉造影,腹腔镜或手术证实有盆腔静脉增粗、迂回、曲张成团,并除外生殖器官其他器质性病变。

本症多见于早婚、早育、多产,子宫后位,习惯性便秘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妇女,尤其是女性绝育术后的慢性腹痛患者,经腹腔镜检查,本征检出率为29.76%,目前,本症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临床表现

1.慢性下腹痛、低位腰痛、性交痛,月经多、白带多。

2.易疲劳、乏力,睡眠不好。

3.宫颈肥大,呈紫蓝色,子宫大而软,触痛,宫旁附件区及后穹窿柔软如海绵,压痛明显。

诊断依据

 

1.盆腔坠痛,宫颈呈紫蓝色,子宫大而软,宫旁附件区柔软,压痛明显。

2.B超检查、盆腔静脉造影,腹腔镜检查,可发现盆腔静脉曲张。

治疗原则

1.轻症者给予卫生指导,对症及活血化瘀中药治疗;

2.重症者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轻症者给予卫生指导,对症治疗;

2.重症者:复方丹参液静脉点滴;内服活血化瘀中药,胸膝卧位10分钟,每日2次;经上述治疗无好转或不能巩固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3.合并盆腔炎时,先按盆腔炎治疗。

预防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盆腔瘀血症的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2、加强计划生育宣传,防止早婚、早育、性交过频及生育较密,提倡最多生两个孩子,两次生产至少应有3~5年的间隔,使生殖器官不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的性能都得充分的恢复。宣传科学方法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断避孕法。也不主张禁欲。

3、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一般健康情况,对某些体质较弱的人尤为重要。

4、加强产后卫生宣传,推广产后体操,对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组织的恢复有很大好处。休息或睡眠时避免习惯性仰卧位,提倡两侧交替侧卧位,有利于预防子宫后位的形成。防止产后大便秘结及尿潴瘤,有助于生殖器官的恢复及盆腔静脉的回流。

5、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对长期从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时应开展工间操及适当的活动。此外,不论能否入睡,中午躺在上休息一段时间,可消除上午的疲劳。但值得提出的是,卧床休息或睡眠时,不同的姿式对消除疲劳,改善盆腔血运有不同的效果。从力学的观点来说,仰卧位时,盆腔大部分静脉的位置均低于下腔静脉,其静脉压力虽较立或坐着时减低不少,但较侧俯卧位时明显增高。前人在养身功中就有“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的铭言。所以,提倡从习惯上采取血曲腿侧俯卧位,对防止甚至治疗某些轻症的盆腔瘀血症,都有很好的效果。(责任编辑:吴良针)

相关阅读